第(3/3)页 槐花:“我去通知院里的小朋友,考察那天都穿新衣服,排着队欢迎!” 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样子,周阳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像台精密的机器,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,转起来就带起一阵风,把日子吹得热气腾腾。 接下来的几天,院里天天跟过年似的。傻柱踩着梯子给老槐树剪枝,三大爷在底下指挥“左边那根枯枝得留三寸,能当花架”;许大茂蹲在地上给智能路灯换芯片,嘴里念叨“亮度调到80%,既节能又不暗”;二大爷用酒精棉擦鸟笼,连鸟食罐都刷得锃亮;秦淮茹带着几个老街坊擦玻璃,窗明几净得能照见人影;槐花则组织小朋友排练欢迎词,“叔叔阿姨好,欢迎来我们院”喊得震天响。 考察团来的那天,天公作美,湛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。四合院门口挂着红灯笼,小花园的月季真应了三大爷的话,开了两朵粉红的花,智能喷泉随着音乐节奏喷水,像在跳迎宾舞。 为首的考察团团长刚进院门,就被许大茂的智能识别系统拦住了:“欢迎来到幸福里四合院,正在为您播报实时天气:15℃,微风,适宜参观。” “这玩意儿挺先进啊,”团长笑着说,“比我们单位的门禁强多了。” 三大爷赶紧凑上去:“不光先进,还接地气!您看这小花园,既有老北京的花池子,又有新科技的喷灌,中西合璧!” 二大爷提着鸟笼凑过来:“还有我的鸟,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叫,比闹钟还准,这叫‘生态智能’!” 傻柱端着盘刚出炉的糖火烧过来:“尝尝?咱院儿自己做的,用的是院里井里的水,甜着呢!” 考察团的人被这热乎劲儿感染了,跟着周阳在院里转悠。看到科普角的天文望远镜,团长忍不住凑上去看:“哟,能看见月亮上的坑!这设备比不少中学的都强。” “孩子们天天来这儿看,”槐花仰着小脸说,“我还看见过金星,像颗大钻石!” 走到老年活动中心,正赶上张奶奶教大伙包饺子,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就变成了元宝形。“我们这儿天天热闹,”张奶奶笑着说,“上午打麻将,下午学智能手机,晚上傻柱给咱做夜宵,比家里还舒坦。” 团长翻看囡囡整理的材料,里面夹着槐花的作文,还有傻柱的酸菜配方、三大爷的养花手册、许大茂的智能设备说明书。“你们这材料太实在了,”团长感慨道,“不像别的地方,净是些空话套话。” 周阳笑着说:“咱院儿的人就这样,过日子实在,做事也实在。您看这些东西,都是街坊们一点点攒出来的,不是为了应付检查,是真觉得这么过舒坦。” 考察团走的时候,每个人手里都拎着袋傻柱做的糖火烧,还有许大茂送的迷你智能花盆。“等着好消息,”团长临走时说,“你们这院儿,配得上‘全国文明社区’!” 院里的人站在门口挥手,直到考察团的车看不见了才散开。三大爷摸着月季花瓣:“我就说能成,咱这花选的时机多好。” 二大爷:“还是我的鸟叫得好,给考察团助兴了。” 傻柱:“肯定是我的糖火烧起作用了,吃人嘴短嘛。” 许大茂:“是我的智能设备长脸,让他们知道咱老院儿也有高科技。” 槐花:“是我的作文写得好,把咱院的故事讲明白了!” 周阳看着他们争功,心里比谁都甜。他知道,这院儿能有今天,不是靠哪一个人,是靠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像老槐树上的枝丫,看着各长各的,根却在地下紧紧连在一起。 过了半个月,“全国文明社区”的牌匾真的寄来了,比之前的两块都大,金灿灿的字在太阳底下闪得人睁不开眼。挂牌那天,区里的领导亲自来揭牌,还带来了记者,摄像机对着院里拍个不停。 三大爷对着镜头侃侃而谈:“咱这院儿,讲究的是‘三心’——对老人有孝心,对孩子有爱心,街坊邻里有诚心。有这‘三心’,啥先进评不上?” 二大爷抱着他的鸟笼接受采访:“我的鸟都知道讲文明,不瞎叫,不扰民,这就是咱院的风气!” 傻柱最实在,举着他的酸菜盆说:“咱院的文明,就藏在这酸菜里,酸中带甜,就像过日子,得慢慢熬。” 许大茂则给记者演示智能设备:“您看这手环,能测心率,还能一键呼救,老人戴着手环出门,家人都放心,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文明。” 槐花被记者围着问作文,她大声说:“我写的都是真的!三大爷会给花算日子,二大爷的鸟会唱东方红,傻柱叔叔的糖火烧能甜到心里……” 周阳站在人群外,看着这热闹的场面,忽然觉得眼角有点湿润。他想起刚搬进这院时,院里的老人们总说“过日子就像堆雪人,得大家一起滚,才能滚得大”。现在看来,他们不仅滚成了大雪人,还给雪人戴了红围巾、戴了新帽子,让它在阳光下笑得格外灿烂。 挂牌仪式结束后,院里摆了几十桌流水席,街坊四邻都来道贺。傻柱掌勺,炒了八大碗;秦淮茹和张奶奶她们包饺子,皮薄馅大;三大爷负责记账,谁随了份子,谁带了礼物,记得清清楚楚;二大爷的鸟笼挂在最显眼的地方,画眉鸟叫得比谁都欢;许大茂则用智能音箱放着《步步高》,气氛热闹得像过年。 酒过三巡,三大爷端着酒杯走到周阳面前:“老周,我敬你一杯。要不是你带咱搞这些新花样,咱院儿还跟以前一样,下雨天趟泥,冬天冻得哆嗦。” 二大爷也跟着举杯:“没错!我以前总觉得你搞那些智能设备是瞎花钱,现在才明白,你是想让咱院儿的人过得舒坦点。” 傻柱搂着周阳的肩膀:“周叔,啥也不说了,以后您想吃啥,我给您做啥,保证顿顿不重样!” 许大茂:“周叔,我新代理了智能按摩椅,先给您家放一台,免费试用!” 槐花举着果汁杯:“周爷爷,等我长大了,给您设计个会讲故事的机器人,天天给您讲院里的笑话!” 周阳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,他们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,笑容里却闪着年轻的光。他举起酒杯,对着全院的人说:“这杯酒,敬咱四合院!敬咱院里的每一个人!这‘全国文明社区’的牌子,不是终点,是新起点,以后的日子,咱还得好好过,过得比谁都强!” “好!”全院的人一起举杯,酒杯碰撞的声音、笑声、说话声混在一起,像一首最动人的歌,飘出四合院,飘向胡同深处,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。 那天晚上,周阳躺在床上,听着院里隐约传来的笑声和智能路灯的嗡鸣,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给他讲的故事。妈妈说,每个院子都有魂,这魂就是住在院里的人。人热乎,院儿就有生气;人齐心,院儿就有福气。 他想,他们这四合院的魂,一定是团热乎乎的火,烧了几十年,不仅没灭,还越烧越旺,把日子烤得香喷喷、甜丝丝的。 第二天一早,周阳被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。他走到窗边,看见槐花带着几个孩子在小花园里栽花,栽的是向日葵,种子是非洲的村长爷爷寄来的,说是“用中国的智能花盆种出来的,比当地的品种高一截”。 三大爷蹲在旁边指导:“坑得挖深点,这土底下有石头,得捡干净。” 二大爷提着鸟笼在旁边监工:“向日葵得朝着太阳种,不然长歪了不好看。” 傻柱端着早饭过来:“孩子们歇会儿,吃点糖火烧再干,别累着。” 许大茂扛着个新的智能传感器过来:“我给向日葵装上这个,能记录生长数据,看看非洲的种子在咱院儿长得快不快。” 第(3/3)页